嘉吉动物营养
广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 繁育技术 > 内容

如何进一步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影响我国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

猪业科学 2024-10-22

阅读()

养猪业一直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的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便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母猪繁殖性能作为评判猪场生产水平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其高低直接决定猪场的经济收益。

养猪业一直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的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便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母猪繁殖性能作为评判猪场生产水平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其高低直接决定猪场的经济收益。

 

然而目前,我国母猪繁殖性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饲养管理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等。因此,只有对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制定出更为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从而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

 

母猪和小猪

 

1 遗传因素

 

1.1 品种

 

品种对母猪产仔数、初生窝重和弱仔数的影响极为重要,不同品种的母猪有其固有的繁殖性能,因此选择繁殖能力强、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基础。不同的母猪品种受遗传因素中的高产基因影响会导致繁殖力不同,因而可以利用杂交手段培育出具有优良繁殖性能的品种。

 

黄名英等比较了某猪场不同品种母猪的产仔数,结果发现长白和大约克母猪的平均窝产仔数和平均窝产活仔数均高于杜洛克母猪,其中平均窝产仔数分别多0.83头和0.39头,平均窝产活仔数分别多0.42头和1.36头。呼红梅等研究同样发现,温带气候条件下,长白母猪、大约克母猪、长大和大长二元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21日龄仔猪数均高于杜洛克母猪。

 

1.2 配种日龄及胎次

 

影响母猪的产仔数以及仔猪成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母猪的配种日龄和胎次,适时配种对缩短母猪的非生产时间,提高母猪的连续性生产能力有明显效果。配种既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若过早配种,产仔数量不多,仔猪存活率不高,且会对后备母猪发育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若配种年龄过大,母猪生产力下降,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陈亚新等研究结果表明,与220日龄以下初配的母猪相比,在240~260日龄配种的母猪繁殖性能较高,且仔猪初生重随初配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张茂等研究发现,头胎母猪的繁殖性能显著低于其他胎次,在第4胎达到高峰,之后随胎次的增加呈降低趋势。

 

2 饲养管理因素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饲养管理因素主要包括种群结构、运动、饲喂过程、配种方法等方面。

 

2.1 加强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是指仔猪育成结束(4~5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母猪。后备母猪应按照其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配制相应的饲料,注意各营养物质的添加比例,尤其是蛋白质、能量、必需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添加比例。为确保母猪拥有良好的繁殖机能,在这一阶段要严格管理母猪的体况,保持膘情适度,不宜过肥也不宜过瘦。

 

后备母猪主要是根据膘情调节饲喂量,宜采用限量饲喂的方式,日饲喂量一般占其体重的2.0%~2.5%。后备母猪每天保持适当的运动,使肌肉健硕有力,避免分娩时出现难产的情况,同时也能促进母猪发情。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严格做好消毒驱虫工作,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为提高后备母猪配种率,使其发情提前,在这一时期需要对其进行诱情,这样能较好地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2.2 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的空怀期是指从仔猪断奶后至下一次配种前的间隔时间,一般为7~10d,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重点是缩短母猪空怀时间,促进其发情排卵,提高母猪连续生产的能力。空怀母猪的日粮应根据经产母猪的日粮营养标准进行科学地配制饲料,以满足母猪空怀期对蛋白质、能量、必需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在饲喂过程中实施短期优饲,增加日粮中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配料比,使母猪快速恢复适宜膘情,促进其产后排卵发情,提高排卵数,以做到适时配种。

 

如果母猪长时间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可以选择合群并圈、按摩乳房、公猪诱情、药物促情等催情方式,如果实施催情措施后母猪仍不发情,则需要考虑适时淘汰。

 

2.3 加强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母猪妊娠期主要包括前期(妊娠前期30d)、中期(妊娠31~95d)和后期(妊娠96d至分娩)3个阶段。妊娠前期是胚胎附植于子宫角的关键时期,此时应尽可能降低母猪应激,以减少胚胎死亡和增加产仔数,同时喂给低能量、低蛋白日粮即可。妊娠中期,是胚胎细胞减数分裂、分化和生长的重要阶段,此时日粮中可以适当提高膳食纤维比例,以增加母猪的饱腹感、促进肠道蠕动和改善胃肠道菌群区系。

 

妊娠后期,胎儿的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量也增加,需要喂给高营养水平的哺乳母猪饲料,并根据母猪的体况适当调整日饲喂量,以防止产后泌乳量过多引起仔猪消化不良或母猪发生乳房炎,同时这段时间各种营养不足会导致胎儿初生重降低和母猪体况变差。

 

另外,还要注意为妊娠母猪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防止其受到外界的突然惊吓以及猪群之间的打架、拥挤等机械性刺激,造成母猪流产。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仔猪的生产性能,这对养猪场的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4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哺乳期主要是以提高母猪采食量、增加泌乳量、减少仔猪腹泻、增加仔猪断奶体重和尽量减少哺乳母猪失重为目标。哺乳母猪每天需要的能量约70%用于泌乳,而仔猪断奶时增重的营养90%以上源于母乳,所以能否供给哺乳母猪足够的营养,将对仔猪的生长影响非常大。因此,对哺乳母猪喂给适宜的营养水平的日粮,并保证每天适当的采食总量以及合理的饲料配比,才能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2.5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种公猪的精液质量对于提高母猪的受精率,减少死胎、畸形胎、弱胎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例如:圈舍要保证空气的流通,充足的阳光照射;在营养方面应当选择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蛋白质的饲料以提高精液的品质;每天保持公猪适度的运动以加强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提高繁殖性能。

 

3 营养因素

 

有研究报道,导致母猪繁殖性能低下的因素中30%~40%是传染性因素,而60%~70%是非传染性因素。营养因素作为非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日粮中能量、氨基酸、维生素以及矿物元素等营养物质含量。当日粮营养不平衡时会影响母猪繁殖性能,营养过低会导致母猪的生殖系统发育障碍、初情期和性成熟延迟;营养过高可能会导致母猪背膘变厚、死胎率增加和断奶后发情间期延长等。

 

因此,必须给母猪调整到合理的采食量,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才能使母猪保持健康和良好体况,使其具备较高的繁殖性能。

 

3.1 精氨酸

 

精氨酸作为一种必需氨基酸,在动物体内通过精氨酸酶、一氧化氮两条代谢途径不仅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同时也参与多种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但是精氨酸不能在哺乳母猪和断奶仔猪体内自行合成,为了满足代谢需要就必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

 

在母猪的相关研究中,不少研究表明精氨酸在改善母猪繁殖性能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妊娠第14~28d给母猪饲喂含1.0%L-精氨酸的日粮,可以使窝产活仔数增加1头。在妊娠30~114d给母猪饲喂含1.0%L-精氨酸盐酸盐的日粮,可以使窝产活仔猪数提高22%,窝产活仔猪重提高24%。

 

在哺乳期给母猪饲喂含1.0%L-精氨酸盐酸盐,可以显著提高哺乳仔猪出生后第7d、14d和21d的体重。此外,精氨酸在改善哺乳母猪机体免疫机能、缩短断奶后的发情间隔、提高仔猪生长性能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3.2 粗纤维

 

粗纤维在母猪营养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适宜的粗纤维水平不仅可以增加饱腹感、促进肠道蠕动,还能有效控制母猪的体况和膘情、减少其刻板行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进而提升猪场经济效益。

 

Ferguson等研究表明,给发情周期内的母猪饲喂高纤维日粮,可以降低第17、18和19天的雌二醇水平,增加母猪发情期第18天的促黄体激素释放的脉冲频率,提高胚胎存活率和卵母细胞的成熟度,从而改善母猪繁殖性能。

 

张虎等在妊娠母猪日粮中分别添加3%、5%、7%、9%和11%的粗纤维,结果发现,9%粗纤维日粮组的母猪的平均增重、背膘厚度、窝产仔数和28d仔猪断奶窝重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张志伟等进行了同样梯度的粗纤维日粮梯度试验,结果表明,9%粗纤维日粮组的妊娠母猪的繁殖性能显著优于其他组。

 

3.3 叶酸

 

叶酸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中,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其主要功能是作为辅酶参与氨基酸的新陈代谢、嘌呤和嘧啶的合成,对机体合成遗传物质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改善母猪繁殖性能,促进仔猪生长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母猪妊娠早期,由于胚胎细胞的快速增长、分裂,此时机体需要大量的叶酸才能满足体内遗传物质大量合成的需求。

 

长期以来,研究者们认为叶酸可能是通过影响母猪妊娠前期胚胎的生长发育来调控母猪的繁殖性能。母猪断奶至妊娠30d内,日粮添加5mg/kg叶酸可以显著提高母猪发情率和配种率,明显降低胚胎死亡率。闻爱友等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叶酸能显著提高高产母猪的窝产仔总数、窝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和仔猪断奶窝重,且母猪妊娠阶段对叶酸的营养需要至少为5mg/kg时才能其满足。

 

3.4 维生素E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式相近的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在母猪发情、排卵、受孕和胚胎着床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能够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水平。

 

Mahan等研究发现,随着日粮中维生素E含量的增加,妊娠母猪的乳房炎、子宫炎和无乳症的发生率降低,母乳和仔猪血清中α-生育酚含量增加。

 

Umesiobi研究结果表明,当母猪日粮中维生素E含量从40IU/kg提高到70IU/kg时,窝产仔数和窝产仔猪重均显著增加,其血清中α-生育酚的浓度也明显提高。

 

3.5 微量元素

 

众多研究表明,微量元素能通过调节母猪体内生殖激素的分泌来影响其繁殖性能,还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和淋巴细胞的增殖来影响母仔猪的免疫功能,同时微量元素也能以辅助因子的形式参与母乳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酸的代谢合成。

 

李梦云等研究了有机微量元素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母猪妊娠85d时饲喂含0.15%的有机微量元素日粮,可以显著提高窝产活仔率和健仔率,显著增加母猪血清中铁含量、母猪和仔猪血清中IgA含量。徐稳等研究结果同样表明,母猪日粮中添加有机形式的蛋白质螯合铜可以明显提高仔猪血清微量元素水平。

 

4 环境因素

 

随着规模化猪场的快速发展,猪舍内环境(如温湿度和有害气体等)的控制越来越受到养殖管理者的重视。

 

4.1 温湿度

 

温湿度作为猪舍内环境参数的重要指标,对母猪的生长和繁殖有重要的影响。猪的皮脂较厚,汗腺不发达,导致机体无法进行有效散热。因此,当猪舍温湿度发生急剧变化,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环境时会引起母猪热应激的发生,热应激使母猪呼吸加深、采食量降低、内分泌紊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影响母猪繁殖性能。

 

大量研究报道,长期处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空怀母猪的发情间期延长,妊娠母猪的弱仔率和死胎率显著增加,初产母猪的配种后返情率升高。Almond等研究发现,当猪舍环境温度超过35℃,妊娠母猪的窝产总仔数和产仔率均会大幅降低。还有研究报道,母猪在夏季高温环境下配种分娩率较其他季节低4.04%~5.06%。

 

4.2 有害气体

 

环境中有害气体浓度对母猪的生长和繁殖也有重要影响,如NH3和CO2。国内外研究表明,猪舍内NH3主要由猪只排泄的粪尿等含氮物质经微生物无氧发酵产生,当猪舍内NH3达到一定浓度时,吸入体内的NH3便会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猪只出现组织贫血、缺氧等不适症状。有研究报道,猪舍内NH3易吸附在水的表面,如潮湿的地面和水槽内,当舍内温度升高时,NH3会发生汽化从水中逸出,再次对猪只健康产生影响。

 

CO2本身无毒害作用,但是在冬季通风性不好的猪舍内CO2浓度会逐渐升高,长期处于高浓度CO2环境下会引起母猪繁殖性能下降,严重时更会导致母猪缺氧死亡。杨润泉等研究发现,妊娠母猪舍内CO2浓度与母猪繁殖性能具有很强相关性,CO2浓度低于650mg/L时对妊娠母猪的繁殖性能几乎没有影响。

 

5 小结

 

品种、年龄及胎次、饲养管理、营养和环境等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它们作用机制复杂且因素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在母猪的饲养过程中养殖管理者须全面了解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选育、营养配制、饲养管理、环境控制等措施,提高母猪繁殖潜力。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江西仲襄本草生物有限公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