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进入我国已2年有余,目前全国生猪产能已经恢复到非瘟发生前的88%以上。但是,猪场在快速恢复产能过程中诸多问题会对猪场生产成绩造成持续影响,例如如何确立后备母猪初配标准,亟待建立和规范。文章从后备母猪初配标准的重要性、关键指标和改善措施3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旨在为猪场建立最佳的后备母猪初配条件提供参考。
猪场从场外引种或本场留种的母猪在初次配种前都被称为后备母猪。对猪场而言,后备母猪承担着整个猪场母猪更新换代和保障生产成绩持续高水平稳定的双重责任,是需要被高度重视的特殊群体。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份,猪场产能(生猪存栏和母猪存栏)已经恢复到正常年份的88%以上,而后备母猪的大规模集中使用功不可没。但是,从多数猪场实际反馈情况来看,后备母猪的初产成绩并不理想,如分娩率不足60%、窝均产活仔数不足10头,严重影响了猪场的PSY水平。结合实际生产情况不难发现,后备母猪管理不规范导致的初配标准不适宜是造成初胎成绩低迷的根源。因此,为了扭转当前的这种不利局面,猪场亟需建立一个科学的后备母猪初配标准。
1 重要性
1.1 初胎母猪难产率升高
后备母猪初配时机不当是导致初胎母猪发生难产的最重要原因。一方面,过早配种的后备母猪很难达到足够的体成熟和性成熟,导致分娩时的产力不足而引发难产;另一方面,过晚配种的后备母猪由于饲喂时间长而容易出现偏肥体况,体内过多脂肪挤压器官容易造成产道和盆骨狭窄,从而增加难产率。
1.2 二胎母猪综合征比例增加
目前来看,二胎母猪综合征是除疾病以外影响猪场生产成绩的又一大元凶,常常导致母猪断奶发情率和产仔水平均偏低,从而造成母猪低胎龄淘汰率增加。主要有2点原因:一是配种时,待配母猪的体成熟和性成熟均不达标;二是哺乳期,母猪饲喂管理出现问题导致其体重丢失比例过大(超过10%)。结合猪场实际情况来看,日龄偏小、体重不足和发情状态不稳定的后备母猪初胎断奶后往往更容易发生二胎母猪综合征。由此可见,执行科学的后备母猪初配标准对于保障猪场生产持续稳定有积极作用。
1.3 影响母猪终身繁殖性能
一般猪场初胎母猪生产成绩不理想的时候,都会以母猪还没有到达黄金胎龄(3~5胎)为借口,相信持这种观点的人应该不在少数。但是,笔者觉得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因为母猪初胎生产成绩高低往往决定其终身繁殖性能高低。
相关研究表明,后备母猪的初胎产仔数较高时,之后连续5胎的产仔数也会与同胎次相比更高;反之,之后连续5胎的产仔数与同胎次相比更低。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初胎母猪需要为保障终身繁殖性能而打好基础,而这个基础打得好不好,初胎成绩就是最好评判依据。那么如何才能让母猪初胎成绩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呢?显而易见,后备母猪配种时满足适宜的初配标准是关键。
2 关键指标
后备母猪初配标准的关键指标必须满足2个要求:一是能够影响初胎母猪的繁殖性能;二是在猪场日常生产中方便度量和获取数据。目前来看,养猪业内公认的后备母猪初配标准有4个指标,即初配日龄、初配体重、初配背膘厚和初配情期次数。需要强调的是各个关键指标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只是人为进行划分而已。
2.1 初配日龄
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后备母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配种,既能够确保其有足够的培育时间,又能最大限度地缩短猪场非生产天数,实现猪场利益最大化。因此,猪场对于后备母猪的初配日龄也是越来越重视。
不适宜的初配日龄存在很大危害。初配日龄太小(如低于7个月)的后备母猪往往很难达到足够的体成熟和性成熟,不仅影响母猪自身生长发育,还会导致仔猪初生重和活力均偏低。而初配日龄太大(如超过9个月)的后备母猪常常表现出发情状态不稳定(如情期持续时间短、配种时不静立等),容易造成其配种后的1个月内的失配率偏高。
不同品系、品种、饲养条件等都会影响后备母猪的初配日龄,猪场管理者需要将理论数据和猪场实际生产情况结合起来,总结出适合本场的初配日龄。相关研究表明,美系、法系后备母猪在240~260d配种时的繁殖性能最好,而长大二元杂母猪的最佳初配时间为7.5~9个月龄,这与当前多数规模化猪场推行的7.5~8.5月龄的初配日龄标准基本一致。因此,笔者觉得240~260d是比较适宜的初配日龄,而当前使用三元商品母猪作为种用的猪场可以将初配日龄适当推迟260d左右。
2.2 初配体重
对后备母猪而言,合格的体重是其自身生长发育完善程度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其正常发挥繁殖性能的基础。初配体重不足,则说明机体营养摄入不足,从而造成后备母猪生殖系统的营养缺乏而影响其发情、排卵等生理功能。初配体重过大会引起卵巢脂肪性浸润,同样也会影响正常的发情和排卵。同时,体重过大还会增加母猪的肢蹄病比例,严重的还会造成母猪过早胎次被淘汰。因此,对后备母猪的初配体重必须要一定的标准。
相关研究表明,加系二元母猪(长大和大长)的最佳初配体重范围为(130.6±8.6)~(148.0±7.2)kg。此外,Challinor等也提出后备母猪在体重145kg配种时的5胎产仔总数最高的试验结论。当然,猪场也要结合非洲猪瘟背景下特殊情况来确定初配体重,比如生长速度相对更快的三元商品母猪在相同日龄条件下的初配体重应更大些。另外,由种源长期稀缺和引种风险带来引种滞后问题也会进一步导致后备母猪超体重配种。综合来看,当前后备母猪的适宜初配体重为150kg左右,待到猪场胎龄结构和基础母猪群体逐步优化完成后,推荐的最适宜初配体重为130~150kg。
2.3 初配背膘厚
近年来,随着养猪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猪场开始重视母猪的背膘管理。一方面,背膘厚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另一方面,母猪背膘数据可以通过相关技术进行精准测量,并且对于猪场生产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目前来看,养猪业认可度比较高的背膘测量点为P2点,具体是指母猪的最后一根肋骨垂直切面距离其背中线6.5cm的位置点,背中线左右两侧数据都可以。尽管背膘管理技术引入猪场的时间不长,但国内规模化猪场已经能够很好地将其熟练掌握并运用于实际生产中,尤其是后备母猪的初配背膘管理。
不同品种、品系后备母猪的最佳初配背膘厚存在一些差异,但差异不太明显。相关研究表明,法系大白猪的最佳初配背膘厚为18~22mm,而加系长大、大长二元猪的最佳初配背膘厚18~23mm。
因此,一般来说种猪的初配背膘厚为18~22mm是比较合适的。但是,非洲猪瘟背景下的三元商品母猪是个例外,因为在相同体重条件下的三元商品母猪要比传统种猪(如二元母猪)背膘厚低4~5mm左右。此外,鉴于近年来养猪育种水平的不断提升,种猪的瘦肉率也是越来越高(人为引导),在猪场已经很难找到达到初配日龄的后备母猪背膘厚超过20mm。总体来看,建议当前猪场后备母猪的最佳初配背膘厚为13~17mm。
2.4 初配情期次数
后备母猪不能首次发情就配种。后备母猪首次出现发情症状(如出现静立反应、阴户红肿和黏液浓稠等)叫初情期,是其真正成为母猪的标志。然而,此时后备母猪的生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导致发情状态和排卵数不稳定。此时,盲目的过早配种对其自身正常发育和生产水平稳定都是不利的。结合猪场情况来看,导致后备母猪初配情期次数不够的原因有几种:1)猪场外购来路不明的种猪,对于猪只的日龄、发情次数缺乏记录;2)诱情管理不当导致后备母猪超期发情(>9月龄);3)受生产计划的影响需要将后备母猪提前配种;4)部分猪场仍然存在配种时只单纯看体重达标与否的错误观念。
后备母猪初配情期次数越多,则初胎生产成绩越好。但也不能将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增加太多。相关研究表明,长大二元杂母猪配种前发情次数3次以上时,其3胎的繁殖水平最高。但是,猪场管理者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情期次数而忽视了实际情况,考虑到当前养猪行业产能恢复速度较快,建议后备母猪的初配情期次数至少是2次以上。
3 改善措施
3.1 引种和驯化
引种时间不合理和驯化工作滞后是导致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偏大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要做好引种前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后备母猪引种或者留种日龄不能太大,一般在90~100d比较适合;另一方面,后备母猪回场3周并持续健康稳定后,开始执行药物保健和疫苗免疫等驯化工作,并且这些工作需在配种前2周完成。此外,猪场管理者要做好生产计划,切记不能让后备母猪过早或过晚参与配种。
3.2 精准饲喂
精准饲喂是控制后备母猪初配体重的最好方法,可以将其培育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生长期(体重100kg之前)、限饲期(体重100kg到配种前2周)和优饲期(配种前2周到配种),并对各个阶段做好如下管理:1)生长期:后备母猪在体重60kg开始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采取自由采食模式;2)限饲期:调整饲喂量为2.5~2.8kg/d,提高饲料中粗纤维含量;3)优饲期:提高饲喂量为3kg/d以上,并开始添加葡萄糖粉0.2kg/d,促进后备母猪发情排卵。此外,在整个培育过程中,需要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和生殖营养。
3.3 背膘监测
可以每4周对后备母猪测量1次背膘厚,将背膘厚不合格(如偏高或偏低)的后备母猪集中起来并调整饲喂量,直到测量结果合格。实际生产中,在大栏饲养的后备母猪最好能赶至定位栏测量背膘厚,结果会更准确。
3.4 开启初情期
尽早启动初情期(日龄)是提升后备母猪初配前情期次数的最有效途径。猪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在后备母猪培育阶段全程需要添加生殖营养;2)保持后备母猪合理体况,不能偏肥或偏瘦;3)后备母猪150~170d时,开始使用性欲旺盛的成年公猪对其进行物理接触性诱情,每天2次,每次5~10min;4)检查并改善后备猪舍的光照条件,要求强度为200~300Lux,每天开启16h,关闭8h;5)控制好后备母猪饲养密度,建议每栏6~8头,单头均摊面积为2~3m2;6)加强运动次数,要求每周运动2~3次,使用公猪追逐后备母猪的运动方式对于刺激发情效果会更好。
4 结语
在未来2~3年内,随着猪价逐步地回归正常水平,猪场的核心竞争力依然会是PSY水平,而当前影响猪场PSY水平最大因素就是低迷的初胎母猪成绩。因此,加强后备母猪管理并建立一个科学的初配标准,是扭转当前不利局面的重要举措。结合试验数据和猪场实际生产情况,笔者觉得初配日龄为240~260d、初配体重为130~150kg、初配背膘厚为13~17mm、初配情期次数为2次以上的标准更适合当前的后备母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