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意大利和爱尔兰的研究人员评估了不同时间配种后混群饲养对母猪福利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他们发现,与配种后28天混群饲养的母猪相比,配种后2天混群饲养的母猪怀孕率和产仔率明显较低。
母猪在配种后的第一个月被单独饲养在妊娠栏中,养猪户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它们在胚胎植入子宫壁阶段免受母猪分组和社会竞争带来的应激。然而,妊娠栏中的物理限制会制约母猪的活动和社交,这也会导致应激和挫败感,并损害母猪的福利。因此,确定何时混群饲养对母猪福利有益的繁殖阶段至关重要,同时也要确保这一做法不会对繁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1、数据收集
研究人员使用了24头大白与长白的杂交母猪进行研究。他们在母猪分娩后4周将其移至配种室的单独栏位。此外,研究团队在母猪发情开始时对其进行人工授精。
在这项研究中,团队采用了2种实验处理方法:
12头母猪在配种后第2天混群饲养;
另外12头母猪在配种后单独饲养28天,然后混混群饲养。
他们测量了母猪的背膘厚度,以便根据母猪的体况来调整处理方法。在大约妊娠110天时,研究人员将母猪移至分娩栏。一名训练有素的观察者负责监测混合饲养时、混合后24小时、8天和3周的攻击行为。
研究团队在混合后24小时、8天和3周时,对母猪身体左侧和右侧的前部(头部、颈部、肩部、前腿)、中部(两侧、背部)和后部(臀部、后腿)的新鲜和陈旧皮肤损伤进行了计数。他们在混合前、混合后8周和妊娠晚期,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对母猪的行动能力进行了视觉评分,该量表的范围为0毫米(未受损)至150毫米(严重受损)。
研究还记录了繁殖性能指标,包括妊娠率(授精后30天经实时超声检查确认妊娠的母猪比例)、分娩率(授精后分娩的母猪比例)和产仔数(总产仔数、活产仔数、死胎数和木乃伊胎数)。
2、配种后不同混合饲养时间的影响
与配种后28天混合的母猪相比,配种后2天混合的母猪在混合当天记录的打斗次数较多。此外,对于两种实验处理方法,混合后24小时打斗次数急剧下降,而8天后两种处理方法的攻击行为次数均有所减少。混合后21天,未观察到打斗行为,且两种处理方法的攻击行为次数均较低。
尽管攻击性遭遇的发生频率存在差异,但两种处理方法的攻击性遭遇的强度和/或持续时间相似。此外,两种处理方法的新鲜损伤计数在混合后24小时至8天之间急剧下降。两种处理方法的母猪在混合后8天记录到的大量损伤表明,自由进出栏位的存在可能延长了社会等级的建立时间,因为母猪能够“躲藏”在其中,从而避免在松散区域与不熟悉的母猪相遇。
3、低行动能力评分
此外,在配种后2天混合且在配种后30天超声检查时未怀孕的12头母猪中,有6头在混合后第8天的新鲜皮肤损伤数量高于平均水平。同时,配种后28天混合且在配种后30天超声检查后失去妊娠的3头母猪,在混合后第8天的皮肤损伤数量低于平均水平。整个妊娠期间,母猪的行动能力评分较低,跛行发生率非常低。在整个妊娠期间,处理方法和时间对行动能力均无影响。
与配种后28天混合饲养的母猪相比,配种后2天混合饲养的母猪妊娠率和分娩率数值上倾向于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