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产房仔猪成活率,往往需要对待产母猪进行密切监视,在必要的情况下及时进行助产干预,并第一时间对新生仔猪进行护理操作,比如干燥处理、分批哺乳等。
母猪的具体分娩时刻可能发生在一天之内的任何时间,因此产房往往实行三班倒的工作安排。但即便如此,也会因为种种因素导致夜班的仔猪死亡率明显高于白班。
在国外,很多猪场实行员工上下班制度,猪场产房夜间无人值守。由于夜间分娩的母/仔猪缺少护理,其仔猪死亡率也显著高于白天。
那么是否能够对母猪的分娩时间进行调控,让更多母猪在白天分娩呢?
Prairie Swine Center的专家发现,在牛羊养殖生产中,在夜间饲喂可增加牛羊在白天产犊的几率。这个规律是否同样适用于养猪业呢?是否可以通过调整饲喂时间对母猪分娩时间进行调控呢?
Prairie Swine Center的养猪专家为此进行了试验研究。下文将对该试验的研究方法以及主要结论进行概况。
试验方案
278头母猪在预产期前5天左右,转移至产房。所有母猪采用自动喂食器进行饲喂。在分娩前(妊娠期第100天—分娩),母猪分别在早7点(上午饲喂组)和晚上7点(下午饲喂组)进行饲喂。
使用摄像机记录分娩数据,包括开始分娩的时间、结束分娩的时间以及产程。并对活产仔数、死产数和木乃伊数、断奶仔猪数、断奶前死亡率以及寄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图1. 启动分娩发生在工作/非工作时间的比例
图2. 分娩完成发生在工作/非工作时间的比例
试验结果
结果发现,两组(上午饲喂组和下午饲喂组)之间,活产仔数、死产仔数、木乃伊胎以及寄养情况无显著差异。与上午饲喂组相比,下午饲喂组的断奶仔猪数更高,而断奶前死亡率更低。
与下午饲喂组相比,上午饲喂组的母猪有更高的频率在白天(7:00 ~15:00)启动分娩(P<0.001,21.95% vs 51.43%)。但两组母猪在产程以及在上班时间完成分娩的频率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
上述结果表明,在上午(早上7点)饲喂,可能有助于提高母猪在工作时间(员工在场时)启动或完成分娩的频率。(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尝试设计试验验证一下)。
结果启示
在国外猪场,一般不存在夜班安排。法国甚至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要求畜牧场的工作人员每周工作35小时,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完成。
当然,国外养猪从业者同样要面临夜间分娩母猪,仔猪死亡率更高的问题。
在法国,有企业正在选育带仔性能更好的母猪,希望通过提高母猪的带仔性能来降低夜间分娩的仔猪死亡风险。
同样,在本文中也可以看到加拿大的养猪专家针对这一生产问题所作出的努力——通过现代化设备(自动饲喂站)以及流程管理(饲喂时间),来解决生产问题(夜间分娩仔猪死亡率高)。
而在我们国家可能更多是通过三班倒、夜班工作质量监督、绩效奖惩来解决问题。
面对同一问题,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从业人员出具的解决方案是如此迥异。我们在比较中西方养猪生产成绩时,是否也在关注成绩背后的内容?比如员工福利、从业人员的幸福感、操作的便携性等等。
是否需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以目标为导向的工作方法加以限制?是否需要思考对于养猪业来说什么是现代化管理?什么是工业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