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以来,生猪价格以降为主,全国标准体重生猪均价由9月1日的20.02元/公斤降至21日的18.39元/公斤,较年内高点8月15日的21.12元/公斤也下降了2.73元/公斤。今年后续猪价是否还有支撑?
9月猪价下跌原因
一是猪企出栏计划继续增加。据卓创资讯监测,9月样本养殖企业出栏计划环比增加7.44%,增幅为6月以来最高。这可能是因为8月份养殖端仍有压栏情绪,规模养殖企业生猪出栏计划完成率为99.08%,较7月份的104.47%有所下降,到9月为完成出栏计划再次增加生猪出栏。同时,放养公司在4月份集中补栏的仔猪,推算将在9月份进入出栏周期。
二是养殖户惜售压栏情绪降低,二育陆续出栏。8月,养殖户多有压栏增重动作,在8月下旬走货欠佳和9月中秋节消费预期的影响下,养殖户惜售压栏情绪开始降低。而二次育肥养殖户也对中秋行情预期较高,前期集中补栏的二次育肥猪源在中秋节前后陆续出栏。
三是开学后恢复需求、中秋节前后需求不及预期。9月院校开学后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猪价在月初拉涨后呈下滑走势。中秋节小长假带动需求端多有增量,下游屠宰企业多在节前有集中备货动作,养殖端也因看好节前生猪行情,导致供应有明显增量,然而实际需求增量相对并不明显,使猪价下滑。而节后终端需求有所回落,猪价再迎来一波下跌,也符合基本规律。
总体来说,9月上旬以来,供应端利好减弱,需求端利好不如预期,再叠加节后需求端减量,短线震荡下行为主。
后续猪价还会上涨?
猪价长期下跌,难免引发养殖端人员担忧。那么,这波下跌趋势还会持续多久?年内猪价是否还能稳住?
“现在总的大趋势处在一个上行周期的过程中。”近日,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在天蓬论坛《猪周期历史规律及新一轮猪周期展望》报告中指出。他表示,产能周期是驱动生猪价格周期的核心逻辑。
生猪产能变化" />
先从供给端看,这波短期增幅可能不会太影响中长期供应偏紧的趋势:
一是生猪产能去化逐步兑现。2024年第二季度全国生猪出栏量16940万头,环比下降12.93%,同比下降4.02%;同时生猪存栏处于低位,2024年第二季度全国生猪存栏41533万头,同比下降4.56%。目前生猪产能经过了十几个月的去化,累计去化幅度达9.2%,且从2023年11月至2024年6月,产能都低于2021—2022年周期的最低点,其对应着下半年生猪供给将在低位持续较长时间。
二是养殖户补栏热情不高。虽然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尚未公布,但已有业内人士分析称,2024年8月国内能繁殖母猪数量呈现环比下降走势。并且8月下旬以来猪价涨少跌多,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业预期和补栏意愿,库存与投机性行为偏少。
三是市场的二育以及压栏情绪相对平缓,远没有达到2022年同期的二育及压栏情绪那么疯狂。对此,王祖力认为,如果今年大家依然能够保持谨慎的情绪,即使接下来的几个月供应可能会有小幅度的增长,但消费增长的幅度可能会比供应增长的幅度更大。
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也认为,当前猪周期总体供给格局仍然在2023年底疫病影响以及母猪补栏整体较慢的双重叠加影响下,预计2024年三季度后期整体供给端依然存在一定缺口。
再从需求端看,下半年必然还有增量:
一是天气开始转凉,四季度进入传统消费旺季。国庆即将到来,较长的假期及较大的备货需求将一定程度拉动猪肉消费,预计假期前下游市场购销或将有所改善;同时,立冬过后南方腌腊逐渐开启,批发市场消化大猪能力增强,都会在需求端形成一定支撑。
二是二次育肥开始进场。从养殖周期推算,通常二育补栏积极性最高的时点是在每年9月下旬到10月,以对应春节前及南方腌腊的旺季。目前来看,部分二次育肥已有进场迹象,预计到年底前都将持续形成滚动出入模式,仍能形成利好。
综上所述,随着供需关系得到进一步调整,今年后续的市场行情整体不太会有大幅度下跌的空间,而猪价近期的下跌或将为未来提供一些上涨空间。
正如在9月14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所表示:生猪产能目前在持续调减,叠加传统消费旺季到来,猪肉价格可能继续上涨。(来源:卓创资讯、新华财经、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