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牧原股份官宣已于近期与BAF越南农业股份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猪场建设、智能养殖等展开合作。而新希望在今年刚刚宣告终止一个越南养猪项目。猪企“出海”,究竟是好是坏?
牧原终于要“出海”?
作为全球最大的养猪企业,牧原股份曾在去年5月表示,公司生猪养殖及屠宰等业务集中在国内,海外仅存在部分原粮及设备采购业务。
对于是否“出海”,牧原一直显得比较谨慎。因此今年9月16日,牧原股份与BAF越南农业股份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发关注。
牧原集团称,本次合作,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经营效率及未来市场的竞争力,推动越南养猪产业向更高效率、更高品质和绿色方向发展。牧原股份将为BAF越南农业股份公司提供猪场设计和建设、生物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并推进人工智能在养殖产业链中应用,提升生产效率,以确保生物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
牧原和新希望都选择了到越南开展海外生猪相关业务,但本质并不相同。新希望是在越南建自己的养猪场,但牧原此次强调的是“合作”以及“提供方案和服务”。
海外饲料业务增长迅速
由于我国生猪、家禽养殖规模已经发展到相对饱和的阶段,饲料行业也步入产能严重过剩的阶段,行业整体利润水平被压缩,相关头部企业纷纷加码角逐海外市场,尤其是在东南亚、非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
近年来,海大集团的海外业绩增长迅速。据悉,2024年上半年海外营业收入为74.1亿元,同比增长67.2%,海外地区饲料外销量超100万吨,同比增长超30%;同时,产品毛利率稳步提升,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同时,海大集团在越南、埃及等多个国家的销量都在今年创下新高。尤其在埃及市场,自2019年进入以来,埃及海大已发展成为当地领先的饲料企业,得益于禽料投产后的产能优势,今年6月份,埃及海大月销量迎来新突破。
新希望的海外饲料业务遍及越南、印尼、孟加拉、埃及等国,2023年其海外饲料创造了销量和利润历史新高,销量达到467万吨,并且是连续三年量利同增。其中猪料、水产料等重点品种都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一些核心区域比如越南、印尼、菲律宾销量都在8%-10%增长,利润都在20%以上增长。
海外养猪没那么简单
在2024年出炉的全球养猪企业排行榜上,来自中国的养猪巨头们就有25家,占比近50%,而在排名前5的企业中,中国占了3家,分别就是第一名的牧原股份、第二名的温氏股份和第四名的新希望。
拥有如此大的体量,这些企业在国内“卷”出了天际,按理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出海”就是不二选择。然而,把养猪场建到海外去,为什么这么难?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高级分析师徐洪志分析称,“首先因为国内产能巨大,如果去国外养猪再运回国内销售并没有多大意义,而在国外市场销售,也竞争不过国际养殖企业。其次因为规模化养殖在海外要面临很多难题,例如土地、环保、饲料原料、市场拓展、保护主义、消费传统等,比制造业出海面临的问题还要复杂得多。”
不过今年6月也有消息称,神农集团拟在马来西亚沙捞越建立该地区最大的养猪项目。(来源:新京报、界面新闻、证券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