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也就是2天后,曾经上市猪企第二、江西猪企第一的*ST正邦也迎来了“脱星摘帽”的时刻。有机构预测,随着双胞胎集团资产注入和重组上市后的整体市值为588亿元,距当前市值还有108%的上涨空间。
江西猪王“脱星摘帽”
经历了漫长的猪周期,猪肉价格悄悄越过15元/kg的盈亏生命线,包括牧原股份在内的多家养猪企业的股价逐步回暖。曾经上市猪企第二、江西猪企第一的*ST正邦也迎来了“脱星摘帽”的时刻。
6月7日晚间,*ST正邦公告,公司股票将于6月11日停牌一天,6月12日开市起复牌并撤销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正邦”变更为“正邦科技”,股票交易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更为10%。
受近年来生猪价格大跌冲击,正邦科技盈利持续大幅下滑,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巨亏。2023年5月,该公司股票被冠以“*ST”的特别警示。
最终,双胞胎集团出手拯救了*ST正邦。早在“披星戴帽”之前,*ST正邦在2022年就进入预重整程序,此后旗下多家重要子公司相继破产重整。
2023年底,双胞胎集团带领的17家投资人参与*ST正邦的重整。相关投资人为*ST正邦带来总计43.40亿元重整资金。
实控人变更之后,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转正,资产负债率由148%骤降至54%。公司股价也在今年年内上涨近50%。
截至4月30日,股东数为13.2万户。
前5月合计销售生猪135万头
6月7日公告,正邦科技2024年5月销售生猪24.75万头(其中仔猪13.13万头,商品猪11.62万头),环比上升36.34%,同比下降41.02%;销售收入2.96亿元,环比上升10.14%,同比下降30.17%。商品猪(扣除仔猪后)销售均价15.05元/公斤,较上月上升9.11%;均重129.51公斤/头,较上月下降4.79%。
2024年1-5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135.17万头,同比下降50.19%;累计销售收入14.18亿元,同比下降44.57%。
年报显示,正邦科技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9.92亿元,同比下降51.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29亿元,同比增长163.72%,创下自上市以来的最大利润年。
与此同时,2024年第一季度正邦科技亏损程度大幅下降。其中,营收约14.42亿元,同比减少36.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4880万元。上年同期营收约22.5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1.79亿元。
数据显示,正邦科技的负债率已经从2022年的 148.41%下降为2023年末的53.97%。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已低至50.43%,成为上市以来负债率最低的一次。
上涨空间有多大?
在2019年之前,饲料业务是*ST正邦的收入支柱。但进入2020年,生猪养殖业务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到了2023年,生猪养殖已经贡献了64.47%的收入,而饲料业务也保持了34.6%的稳健贡献。
双胞胎集团自1998年创立以来,始于饲料业,2007年进入生猪养殖领域。到了2022年,其生猪销量已突破930万头,排名全行业前四。
正邦和双胞胎集团的主营业务均主要涵盖饲料和生猪养殖两个业务。因此,妙投采取分部加总法估算重组上市后的整体市值。
(1)按照PE法测算饲料板块市值
2023年,由于资金压力,*ST正邦饲料销量从490万吨降至64万吨。但展望未来,*ST正邦饲料销量预计会恢复至200万吨;同时,双胞胎集团该年的外销达到了1000万吨。按照每吨净利润40元计算,并给予10倍PE,重组后这一板块的市值预计可达48亿元。
(2)按照周期底部的头均市值法来估算生猪养殖板块市值。
生猪产业一直处于周期底部,周期底部按照头均市值的逻辑,以一定的头均市值乘以第二年度的出栏预期,来估算猪肉股的市值。
*ST正邦2023年生猪出栏共547.85万头,并表示在本次重整完成后,3年内生猪出栏规模达到1200万头;双胞胎集团2023年生猪出栏量达1352万头。
*ST正邦2023年全年平均养殖成本依旧在20元/公斤以上,但双胞胎集团生猪养殖完全成本较低,大约在15元-16元/kg,重组上市后目标成本在16元/kg。
假设重组后的头均市值为2000元,给予其10倍PE,按照2700万头(假设*ST正邦完成1200万头的出栏目标+双胞胎集团出栏1500万头)的出栏量,可以推算出生猪养殖板块的市值为540亿元。
因此,双胞胎集团资产注入和重组上市后的整体市值为588亿元【48(饲料板块)+540(生猪养殖板块)】,距当前市值(截至5月21日收盘,*ST正邦市值为283亿元)还有108%的上涨空间。
资产注入和业务重组对*ST正邦来说,显然是一个重大利好,这不仅可能带动公司股价的上涨,还将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但对于整个生猪产业而言,或意味着产能去化或将接近结束。(来源:界面新闻、妙投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