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年后猪价如期下跌,但是跌着跌着,市场出现了分化:有继续看跌的,但也有看涨的。
看跌自不必说了,看涨主要有几个原因:
首先就是“拐点”。
今年生猪产能确实下降了,已降到了4100万头以内,市场对于下半年猪价的“拐点”开始有了期待。
再加上这轮猪周期亏损时间过长,理论上也认为该到了拐点的时候了。
而且年后轮储频频启动,不少人也认为这是政策端在发力了。
虽然说看涨看跌也都是市场的正常现象,但是随着生猪行情的发展,我们也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
那就是,猪价行情和去年越来越像。
怎么像呢?
比如说同样对下半年“拐点”的预期,二次育肥积极性增长,以及冻品库存高企等简直是如出一辙。
而去年猪价波动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较大:一个是节奏,另一个是情绪。
虽然说去年生猪依然是供大于求,但阶段性的节奏也会影响行情。
比如说二次育肥积极性增长,可以阶段性缓解供应压力。在去年4月份左右,就出现过一个小幅回升的动作,这也是市场的一种试探性的操作。
虽然后来进入6月份,猪价并没有出现什么波动,但是到七八月时,猪价终于出现了一波强势反弹。
但触发猪价反弹的并不是需求,而是情绪与压栏,由于看好四季度中秋、国庆的消费,二次育肥开始充分启动。
但结果也都知道了,中秋国庆并没能拉动猪价,因此去年四季度猪价跌落神坛。
梳理完去年的脉络,不少人开始担忧了,情况越来越像,今年的行情会不会重蹈去年的覆辙呢?
这谁也说不好,但是有几点看法可以略作分析:
第一,供需压力要小于去年。
从供应压力来看,今年要小于去年,而随着需求的恢复,理论上来说需求要好于去年,因此今年整体的供需要好于去年。
但是好的程度也有限,这是限制猪价高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猪价波动可能会更频繁。
为什么供需压力小了,波动却反而多了呢?
主要是对市场的期望会影响情绪,情绪会进而影响动作,进而就会影响阶段性的行情,这也是为什么说今年猪市的昙花会频频开放,也就意味着猪价的涨跌震荡会变得更频繁。
第三,政策面。
一般来说政策面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重要的文件或者会议部署,另一个则是具体的动作。
今年的一号文件虽然笔墨不多,但并不代表今年的生猪市场不重要了。
而且在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发布了一份关于落实一号文件的政策,其中提到“优化调整生猪产能。完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适度放宽调控绿色区间下限”,这意味着生猪产能标准或会进一步下调,那么也就意味着,当前的产能压力依然不小。
而动作方面从年后轮储一直不断,但由于是轮储,投放和收购的数量一样,只是先后的问题,所以对市场影响并不大。
那么总结一下:
今年的猪市要好于去年,但是好的程度恐怕有限,供应压力依然不小。
由于市场普遍对下半年“拐点”有较强预期,因此也会出现扩产、产能去化减慢甚至是产能回弹的问题,这也将限制猪价上行的高度。
所以猪市仍需谨慎看涨,旧有的猪周期正在失效,而新的周期正在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