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是我国大多数居民最主要的肉类食品,猪价既关乎老百姓的"菜篮子""钱袋子",还关乎养殖主体的生存发展。自2021年生猪产能全面恢复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低位徘徊,养猪场户正经历"最冷"猪周期。猪肉价格下跌为何?生猪养殖行业现状如何?未来猪价怎么走,何时能止跌回升?
首个算总账全年亏损的年份
猪价主要受供需影响,供给增加需求减少,猪价下跌;供给减少需求增加,猪价上涨。当前我国整体猪肉需求虽有所下降,但对行情影响不大,所以猪价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供给增加。2023年,全国猪肉产量为5794万吨,接近2014年5821万吨的历史高位水平,创历史第二高位,同比增长4.6%。全年猪肉进口155万吨,猪肉供给量创历史新高,各季度均呈现明显的供给过剩,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2023年全年仅两个月微幅盈利,从养殖收益看,全年生猪养殖头均亏损76元。如果2024年产能不能去化,生猪养殖大概率依然呈现微幅亏损。
生猪行业持续亏损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设定的预警机制,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发布三级预警;当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至6: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5%,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在5%至10%时,发布二级预警;当猪粮比价低于5: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10%,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超过10%时,发布一级预警。当前,猪粮比价已经跌至二级预警空间。实际上,2023年全年,猪粮比价平均为5.41:1,较上年下降1.3个点,长期徘徊在二级预警区间。
“猪周期”可能会超预期延长
自2002年6月份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经历了4轮完整周期。这4轮完整周期持续时间分别是47个月、36个月、59个月、49个月。每个完整周期均包括上升阶段、下跌阶段,且上升、下跌时间都要持续2年左右。而本轮猪周期却仍处在下跌通道,且未出现上涨态势。
本轮猪周期的超长待机,主要受养猪规模化的快速提升,截止2022年底,我国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占全部出栏量的比重已达65.1%,比2012年提高26.7个百分点,预计2023年可达到68%,规模养殖场已经成为猪肉市场供应的主体。规模化大幅提升了抗风险能力,客观上也延长了产能去化周期。
在散户主导的生猪行业,猪价下行周期,政府建议养殖场户及时出栏,避免投机性二次育肥或回圈育肥,散户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缩减产能,而大猪企为了资本的青睐,保持市场占有率,不会轻易缩减产能。
猪价何时止跌回升
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情况,决定了后市价格走势和周期形态。根据生猪生长规律,当月生猪市场供应主要由10个月前的生猪产能决定。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调减,7月份同比变化率由正转负,这意味着10个月后,也就是2024年4月份前后,生猪市场供应量将低于上年同期。预计今年二季度猪价将止跌企稳,三季度逐渐温和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