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猪价旺季走跌,令市场意外,可以说狠狠闪了市场一把。
而今年的旺季下跌,同样令市场意外,只不过这次的意外和去年相比,有几分自作的意思。
话说得有点狠,但道理并不空。
去年猪价也是在年底这个旺季没旺起来,不仅没旺起来,反而越跌越猛,最后跌破了成本线,这确实给了市场一记重锤。
因为去年太特殊了。
去年的走跌依然是两个原因:一是产能高企,二是消费断崖。
生猪产能问题是老生常谈了,也不是去年才高的,所以市场也一直有预期,但是消费的“断崖”确实没想到。
而消费“断崖”主要是去年疫情常态化以后,迎来了感染高峰,基本从11月至年前这段时间,大家都在干一件事——抢药。
所以二师兄受了冷落,仅仅在年前也就是一周左右的时候吧,才有了那么一点点起色。
但是今年不一样。
今年猪价走跌,其实也是这两个问题,但是今年这两个问题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很多人一叶障目,选择性失明。
比如,消费不及预期这件事几乎是贯穿了整个2023,几乎是每个节假日消费都没能拉动猪价上涨,包括大家关注较多的中秋和国庆,这两大节日都落空了。
而关于消费问题,从去年年初开始一直讲到年末,都是重复一件事,那就是消费不及预期。不及预期的根本原因是收入下滑和消费信心不足,所以短期内想要改变难度很大,这就意味着消费低迷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这就进一步意味着,猪肉消费持续在弱位徘徊,对猪价的支撑十分有限。
但是喊了半天,市场也是选择性耳聋,当然也不能怪市场,因为彼时生猪市场正被另一个声音充斥:即猪价在2023年将迎来“拐点”。
我之前也曾认同这一观点,因为理论上,以及根据猪周期的演变节奏,生猪市场的“拐点”也确实差不多该到了,但是却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情绪。
最近无论是在玉米市场还是小麦市场等,情绪这两个被频繁提及,包括生猪市场也一样。
不少大企业也纷纷发声,表示看好2023年的“拐点”,于是猪价“拐点”就这么被预期出来了。
而正是喊的人多了,预期的人多了,反而谁都不愿再去化产能了。逻辑也很简单,猪价马上就要涨了,凭啥我要倒在黎明的前一晚呢?
于是,养殖户们都开启了“死扛”的节奏,于是2023年产能去化变得非常变缓。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去年1月份时,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为4367万头,而到去年11月末,存栏量为4158万头,仍然处于正常保有量偏高水平。
产能高位,消费低迷,猪价不跌才怪。
这也再次向市场证明了一件事:猪价不是靠喊上去了,过度地喊涨预期反而使得产能去化越来越慢,不仅延长了猪价磨底的时间,也延长了养殖户持续亏损的时间,这样的后果,大家都承受不起。
而到了2024年,“拐点”论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但劝大家要理性看待,别再被市场的情绪带动,猪价拐不拐,并不是靠喊出来的,而是真实的市场供需的反应。
否则喊涨一时爽,但最终买单的还是养殖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