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2023年,养猪行业在感受凌冽寒冬的同时,行业变革也在加速演进。这一年,有一些风云人物洞察时代之唤,携进化之姿,凭创新之心突破边界,推动养猪行业从速度向质量转变;这一年,既有人被推入“至暗时刻”,又有人“触底重生”,年关将至,让我们一起盘点2023年影响行业的十大人物。
秦英林——从速度向质量转型的“一哥”
牧原股份董事长 秦英林(图片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2023年的秦英林和牧原的一举一动依然是行业焦点,既有“600元挖潜降本,与行业共享4000亿增益空间”的宏大设计,也有“互不挖人”、“共创制”等引发行业关注的争议事件。
数据来看,连续13年盈利的神话即将被打破,或主动或被动调减250万~700万头出栏量,猪周期的惨烈程度也超出了秦英林的想象,牧原最大的应对策略是降本,以质量换速度,11月,牧原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为14.9元/公斤,比去年底的15.5元降低了0.6元/公斤。
2024年,牧原提出全面向7元成本冲刺,并消灭8元成本以上场线,这是牧原又一次向行业秀出了肌肉。“向下扎根一百丈,向上奋力冲破天”,秦英林被行业誉为企业科学家,一直遵从从元点发力,死磕技术创新,正在勇闯行业无人区的牧原,将以何种姿态应对更加具有挑战性的2024,我们拭目以待。
温志芬——满血复活的养猪“二哥”
温氏股份董事长 温志芬(图片来源:温氏股份)
如果说2022年是温氏触底反弹的一年,那么2023年就是满血复活的一年。
从出栏量来看,温氏前11个月出栏生猪2329.54万头,比2022年增长45.28%,已超过2018年的2229.7万头,从遭受非瘟重创到产能恢复至非瘟前,温氏走了近5年,看起来是慢了些,但走的更稳更扎实,这很温氏。
温志芬具有开阔的视野与长远的眼光。在他的大力推动下,2023年温氏成本降幅遥遥领先行业,从年初的17元/公斤降至10月的15.8元/公斤,成本改善如此之快,温志芬主导的养殖模式的改革立了大功。
相较于原来的“公司+农户”模式,温氏当下主推“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模式,公司统一拿地和规划建设,解决了农户缺地、缺资金以及环保问题,对农户的集中管理也能更好地控制成本。
相对来说,温氏的转型带动着数以万计家庭农场的转型,值得期待,也更值得被祝福。
刘永好——猛踩刹车的四川首富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图片来源:新希望集团)
自从刘畅接班之后,刘永好已经很久没像今年这么忙了,接连在各个峰会论坛露面,虽然金句频出,也坦言创业40年的新希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2023年前11个月,新希望出栏生猪1620.88万头,与此同时是前三季度亏损超过38亿元,连续3年亏损约149.1亿元。压力之下,新希望今年开始全面收缩战线,先后两次向国资出售猪场,回笼22.43亿元的资金;12月中旬,新希望宣布将出售旗下禽产业和食品深加工业务公司控股权,合计作价42亿元,育种单元也在引战当中。
家底厚实是刘永好穿越这个周期最大的底气,他今年数次强调,新希望不会倒、不躺平、不焦虑,新希望要活120岁。但要真正打赢这场生存之战,周期之战,考验着新希望这艘大船的反应灵敏度,和当家人刘永好的智慧。
邵根伙——买买买背后的雄心壮志
大北农集团董事长 邵根伙(图片来源:中国经营网)
2023年的邵根伙也很忙,只不过他在忙着并购。
今年9月,大北农购买中国圣牧6.62%股权;10月,其全资子公司绿色农华购买甘肃汇能100%股权;12月初,大北农称已完成收购九鼎集团30%的股权,交易金额为13.2亿元;接着是引发全行业关注的与傲农联姻操作,虽然已经暂停,但也成功地将大北农今年的并购引入高潮。
在行业整合加速的今天,大北农的并购之路肯定不会就此停止,以“报国兴农、争创第一”为企业愿景的大北农,与其他企业选择“断臂求生”战略不同的是,邵根伙走的是“屯粮过冬”的道路,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放眼整个养猪行业,恐怕也只有邵博士才有这种魄力。
薛华——饲料新“王者”已上线
海大集团董事长 薛华(图片来源:海大集团)
相较于养猪江湖前三格局已定,饲料市场正在迎来大变局。
今年前三季度,海大集团饲料外销量达到1664万吨,首次超过新希望的1594万吨,饲料外销“老大”的位置,已经发生易主;而在去年,海大集团饲料业务营收规模达到923亿元,位列饲料行业上市公司第一,显然,尽管新希望目前因自用饲料体量大,还占据着总销量第一的位置之外,海大集团已在多方面实现对其弯道超车。
尽管在业务上步步为赢,但薛华却越发低调,近年来极少在公众和媒体面前露面,薛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将团队的能力建设放在第一位,把规模放在第二位,用人才构建最深的“护城河”,从现状来看,以“科技兴农,改变中国农村现状”为己任的薛华已经做好了应对市场大变局的准备。
吴有林——遭遇至暗时刻行业“黑马”
傲农集团董事长 吴有林(图片来源:傲农集团)
养猪行业正在经历凛冽寒冬,折戟沉沙的行业大佬不在少数,2023年的吴有林,则是失意大佬的代表。
2023年前三季度,傲农生物亏损12.9亿元,9月末资产负债率高达89.41%,货币资金储备已不到3亿元。危机之下,吴有林带领傲农生物积极自救,先后出售福建益昕葆、傲芯生物等资产,向国资转让股份,并不断质押、转让实控人股份,直至12月中旬,傲农生物宣布引入战略投资者,与傲农生物颇有渊源的大北农成为“联姻”对象,可是不到半个月,双方即宣告“分手”。
傲农生物和大北农的渊源,其实就是源于邵根伙和吴有林的师徒关系,名师出高徒,不少行业人士都认为傲农生物的成长借鉴了大北农的发展模式,尽管大北农这次没能成为傲农生物的“白衣骑士”,但师徒俩再续前缘的可能性肯定还存在。只是当下的吴有林如何挽狂澜于既倒?这是他给2023年留下的最大悬念。
鲍洪星——曲线上市终见曙光
双胞胎集团董事长 鲍洪星(图片来源:双胞胎集团)
作为上榜人物中唯一的非上市企业,也是猪饲料领域的多年老大,2023年鲍洪星和双胞胎集团因为正邦科技重整案,赢得了大量的曝光和关注。
12月12日,随着鲍洪星被提名进入正邦科技董事会,公司成为正邦科技股东,双胞胎集团也即将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此前在重整公告中,双胞胎集团已承诺在重整完成后的4年内完成相关业务及资产的整体上市,这也意味着鲍洪星多年的上市梦即将实现。
早在2018年,双胞胎集团就曾传出以19.34亿元收购金新农29.9%股份,以借壳上市,但未见下文。这一次,江西“猪老大”的正邦科技,成为双胞胎集团的上市跳板,鲍洪星终于有望实现曲线上市。
但是鲍洪星的诉求绝不只是上市,邦胎合体后,养猪体量有望全国前三,或许可以和温氏、新希望等一决高下。
邹新华——专业饲企迎来春天
播恩集团总裁 邹新华
今年3月7日,播恩集团敲钟上市,在IPO政策收紧的大背景下,创业23年邹新华和他的团队,守得云开见月明,成为今年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农牧企业,并且全年已涨停15次,在低迷的资本市场中走出了自己的“小牛市”。
聚焦、定力是播恩和邹新华的标签,多年来播恩聚焦于教槽料、乳猪料等猪幼小动物阶段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且在养猪大跃进时代,邹新华多次提出永远不会进入商品猪养殖的环节,在邹新华看来,跨界养猪,对大部分上游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坑。
邹新华和播恩的成功,是一种行业中特别难得的底线思维,他时时刻刻都在提醒养猪企业家,要坚守边界,坚守长期主义。
王德根——养猪打工拿下IPO
德康农牧董事长王德根(图片来源:德康农牧)
12月6日,养猪又诞生了一个新IPO,德康农牧登陆港交所,这家来自四川成都的养猪企业,2022年生猪销量为540万头,在中国生猪供货商中排名第六,故也被称为“猪老六”。
事实上,“猪老六”的上市之路并不算顺遂。公司分别在2021年6月、2023年1月和7月三次递表,才得以在冲刺上市3年后顺利敲钟。
德康农牧的实控人、第一大股东王德根曾任职华西希望,其在1999年就加入华西希望附属公司,后曾任华西希望总经理,德康农牧成功上市,曾经作为“打工人”的王德根终于收获第一个IPO。以目前德康农牧总市值205亿元计算,实控人王德根身家为81亿元,也满足了不少人对于打工造富的创想。
所有养猪人——致敬每一个坚守的你
中国养猪行业正在经历最艰难一年,这几乎是所有相关从业者的共识。
9月中旬,一则《2023十大艰难行业》分析报告在养猪人朋友圈刷屏,原因是在2023年经营最为艰难的十大行业中,生猪养殖仅次于民营房地产排行第二,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全员亏损,持续亏损,产能去化缓慢,部分巨头边亏损边扩张,行业空前内卷,疫病日趋复杂……当下养猪行业怎一个“难”字了得,处于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倍感挣扎。
时间是最好的朋友,在痛苦、挣扎的过程中,2024年,希望大家的心态能慢慢稳下来,因为卷无可卷、跌无可跌的时候,也许一个行业新平衡、新生态终会形成。此刻,致敬所有还在行业中坚守的养猪人!
回首2023年,有少年得志,有英雄迟暮;有至暗时刻,也有黎明曙光,这些行业风云人物将在2024年书写怎样的故事?我们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