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6天,非洲猪瘟又来了!据报道,香港再现非洲猪瘟疫情,将安排销毁1900多头猪。非洲猪瘟自2018年进入国内以来,一直备受养猪人的重视,尽管近两年来非瘟疫情大量减少,但依旧存在偶发情况,并且病毒也呈现4大新特性,养殖场要提高警惕。
香港再现非瘟
据界面新闻报道,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公报,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11月23日公布,在一个元朗猪场的猪只样本中检测出非洲猪瘟病毒。
渔护署发言人说:“渔护署人员昨日及今日巡查元朗流浮山一持牌猪场,从62头猪只中抽取样本作检测,目前结果发现其中至少5头猪只的样本对非洲猪瘟病毒呈阳性反应。渔护署根据非洲猪瘟应变方案,已即时禁止有关猪场运出任何猪只,直至另行通知。为谨慎起见,本署正安排销毁场内全部1900多头猪只。销毁行动将于11月25日开始。”
此外,为更严格的排查非瘟,渔护署也巡查了上述猪场3公里内的猪场,其中一个猪场目前没有猪只,还有两个猪场也尚未检测出非瘟阳性,猪只健康状况良好。不过为了对全港猪场负责,防止病毒扩散,也已暂时禁止这些猪场的猪只外运。
发言人强调,非洲猪瘟并非人畜共通传染病,不会传染给人类,因此不会构成食物安全风险,猪肉煮熟后可放心食用,市民无需担心。并且有关部门会继续严格执行内地和香港的活猪运输车在屠房的清洁及消毒,降低非洲猪瘟交叉感染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香港本月内第二次发现非瘟,上一次就在11月7日,一猪场在32头猪只中16检出非瘟阳性。两次非瘟疫情仅时隔半个月,可见非瘟威胁仍旧存在,尽管近两年官方通报疫情极少,生物安全体系大面积完善,但对于病毒的防范仍旧不容松懈,毕竟这么多年全球都未能研制出公认安全可靠的疫苗。
病毒新特性,如何防范?
非洲猪瘟身为一种致死率极高的急性动物传染病毒,虽然对人的健康不构成影响,但传播开来却容易导致猪群大面积死亡,从而严重损害养殖户利益......而今年有不少养殖户反馈,病毒防控难度正在升级。
据一线反馈和实验得出,病毒呈现4大新特性:
“①相比典型强毒HLJ/18以及基因Ⅱ型自然变异株,基因Ⅰ型病毒致病力明显降低,残留毒力较低;
②感染潜伏期更长;
③一般仅引起持续感染和慢性病程;
④具有一定的水平传播能力,临床表现隐蔽性更强,早期诊断难度加大。”
非瘟病毒“弱毒”特性增强,这导致它们更容易逃逸和水平传播,猪场拔牙的难度也因此提升。那么该如何有效防范?
笔者今年有幸到河南一家优秀的种猪场进行“驻场直播”,当时猪病形势正值复杂,但是这家猪场却巍然不动,具体是如何做到的呢?
当时猪场老板就为大家分享,非洲猪瘟病毒要感染猪只,需要3个必要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而他们防非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切断传播途径”。
首先,笔者进猪场前进行了两轮隔离消毒(约一周时间),请教后得知这不仅是携带物品的充分消毒,也在于让身体的新陈代谢完成一轮更替,防止病毒跟随粪便潜入猪场。
其次,进入猪场后,各场区之间有严格的“防线”,不同猪舍之间也不会串场,每次进场的洗澡、物体消毒都是必备,场内的物品不带出来,场外(生活区)的物品不带进去。
对于饲料运输等车辆,更是做到全方位的清洗消毒(含车辆底盘)。
更多细节难以赘述,毕竟很多方案和设施都是落地在猪场建设当中,因此方便参考借鉴的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这一重要理念,养殖户朋友们可据此设计适合自家猪场的防控方案。
新时期,新挑战
对于养猪业而言,严峻的挑战不仅是非瘟长存、病毒变异,还有低迷行情带来的诸多冲击,例如生物安全持续投入的考验,还有猪场人员变动带来的风险,以及猪群变动的长期挑战......
因此,为助力养殖场户更好的防非生产,做到“安全高效、降本稳盈”,猪好多网、北京猪好多科技有限公司将携手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行业机构、集团猪企、规模猪场等单位于2023年12月22-23日,拟在南昌举办“中国猪业(2023)规模猪场母猪批次化生产产业峰会”。本次峰会将以“聚焦增效·维稳共盈”为主题,全面深入研讨母猪繁育技术、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技术的应用策略,汇聚产业上下游人士,与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分享真知灼见。精准对接产业资源,共同讨论母猪批次化生产的高产快繁稳盈之道。
众所周知,养猪业正面临着“非瘟常态、微利长存”两大挑战,母猪批次化生产模式也因其“全进全出的生产优势,提高人效的管理优势,定期休假的人性化改良”等优势在国内迅速普及。
但是在大小猪场的实际生产中,仍旧存在“批次设计不合理,生产管理不达标,人效生产不平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猪好多网也将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在“中国猪业(2023)规模猪场母猪批次化生产产业峰会”一一探讨解答,期待您的莅临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