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存栏和生产效率双杀,预计2020 年猪价将持续高位。根据农业部的数据,2019年8月份以来,我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降幅接近40%。
此外,2019年12月底,200 家母猪存栏中能繁母猪中三元母猪占比35%;全国后备母猪中三元母猪占比87%;能繁母猪+后备母猪合计,三元母猪占比65%。由于三元母猪生产效率大幅低于二元母猪,再考虑到疫情导致的死亡率的提升,因此,当前母猪的实际产能较去年同期的减少将大幅高于40%。我们预计2020 年猪价将维持高位,产业盈利丰厚。
农业农村部专家也表示,从整个供给来看,猪肉整体供需偏紧的局面仍然存在,缺口不小,恢复生猪生产仍迫在眉睫。并表示不能忽视散户养殖对于我国猪肉产量的重要作用,帮助中小养殖户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小散户养殖一定会带来环境问题吗?
生猪养殖既要有力又要有利,利的方面需要重点考虑两点:一个是环境的利,另一个是经济的利。
环境方面,《环保法》依然需要严格遵守,生猪养殖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必须合规。各地在鼓励生猪扩养的时候还需充分考虑地区特点和环境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经济方面,国家既鼓励规模养殖,又鼓励小户散养,但小户散养的收入并不可观。2019年猪肉价格上涨,没有遭到猪瘟的部分养殖户获利颇丰,可是在普通年景,一头猪的利润能够稳定达到300元就已经比较可观。如今,人均工资不断攀升、物质成本持续上涨,在这样的背景下,小规模养殖的吸引力相对有限。有些养殖户的养殖场所被查封,相关设施已经拆除完毕,如果复养,需要重新进行基础设施投入,成本较高。
为此,提出四点建议: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监督跟进,强调政策落地实效。
一是加快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发放,并适度提高补助标准。二是尽快安排养殖场异地重建工作,尤其是散养退出比例较高的地区,认真调查核实退养原因,因地制宜制定支持政策,重点支持防疫和环保环节,鼓励有意愿的小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三是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养殖小区,为农户集中养殖提供选择。四是推动养殖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增进小养殖户与市场的对接效率。五是加大疫苗研发投入,增强防疫体系建设。六是强调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地方对生猪养殖的重视程度。七是总结地方防疫经验,探索推广产销区间由运猪向运肉转变的供销长效机制。八是及时监督跟进,既要保证政策的有效传导,又要控制节奏,不能“用力过猛”。
鼓励种养结合并强调因地制宜,确保生产和环保同步推进。
各地区管理部门可统筹兼顾,根据本地区土地资源和吸纳猪场粪便的能力,按照种养结合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掘种植业对养殖业粪污的承载优势,鼓励粪肥还田,引导养殖户和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相互协作,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生猪发展计划。鼓励各地区与科研单位合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机肥发展计划,对现有的猪场,推行庭园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实现良性循环。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发展林下养殖。
加强政策导向和防疫知识宣传,稳定生猪养殖预期。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向农户传达中央及各级政府的文件精神和优惠政策实施细则,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流畅,保证养殖户能够根据需求及时调整养殖策略。还要强调政策法规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稳定养殖户的政策预期。同时,加强防疫知识宣传,引导养殖户对非洲猪瘟形成正确认识,掌控防疫手段,熟悉应对措施,消除因未知而引发的心理恐慌。
适时主动调整玉米生产政策,保障饲料稳定供给。
鉴于玉米产需格局的变化以及明年可能面临的生猪产能恢复预期,建议稳定玉米生产,不再继续调减籽粒玉米面积,并缩小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差距,引导生产者适度恢复玉米面积,保障原料持续供给,稳定生猪养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