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下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构建》——布网式消毒强化猪场生物安全
因此,建议猪场每天消毒3-5次程序,全方位降低非瘟病毒在内的各种病毒、细菌、真菌、霉菌性传染病的传染机率。这样的生物安全机制能做到病原不进场、进场不落地、落地不感染、感染不传播。
对于猪场来讲,猪场内部属于洁净区,而所有猪场外部的物品都应置于脏区,脏区内的物品在未经有效的消毒处理之前决不允许进入净区。这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人员和车辆的管理。
猪场生猪安全可不只是消毒那么简单!要建立全方面的生物安全体系,才能有保障!
养猪生产中的“生物安全”与狭义的或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没有可比性的道理就在于狭义的或实验室的狭小的单一的环境与群落容易控制,而养猪生产的环境与群落较难以控制,其控制空间大得多,环境要素复杂得多。
众所众知,疫情的传播和扩散取决于三个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从理论上讲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缺失都能阻止疫情的流行和传播,那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疫情的双重夹持之下,养殖行业潜在危机重重,而机会与挑战也将会更多!
一些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存在水平不高、措施不细的问题,笔者结合养猪场防控现状,对存在的防控工作漏洞及改进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禁止来自疫区的所有物品进入猪场,禁止猪肉及其制品带入猪场,禁止携带食品进入猪场。所有人员不得网购快递进场,不得自带零食进场。物资有公司统一配送。进入猪场的物资需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三道消毒防线)。进场物资包括药品、疫苗、劳保物资、维修物资、厨房物资等。
种猪的驯化:引进后备母猪缓慢暴露在受方猪群存在的病原面前,并使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恢复和建立免疫力;适度和足够时间恢复;密切的临床监控,暴露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不足,但是病原体的过度暴露可能导致发病或死亡;后备种猪入群前PRRS和PED驯化;
我们研究发现空气传播和其毒株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和气候有关。派普斯通是最早接触空气过滤而且推广空气过滤的诊所。2010年,我们和明尼苏达大学一博士一起做的一些工作就是研究蓝耳病病毒的空气长距离传播。
生物安全是降低和切断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最有效手段,是疫病预防和控制的基础,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对猪场意义重大,尤其是在目前非洲猪瘟无苗可防、无药可治的情况下。
热榜文章